世界上许多悲刺的造成·固然是由于你不了解我我不了解你,但有些更可怜亦复可笑的邦剧,产生,却由于、们缺少自知之明。幼时讥儿童故事,读过一篇仙人叫人类祖先把「自己适失 的袋子挂在胸可结果却挂在背后的寓言·完全不懂其中含春的”邃 现代才发觉这样的文字该是给吃了些年干皈的成人灏的。成人竟把它当做儿故事看待,这也足见人们缺少自知之明的病害到了如何不可救药的程度。
「过去」无限长,「未来」无进,「现在一仅是一利那 我们能不特别珍惜「现在」珊,除这一个理由之外,还有个必须珍贵一现在 为道理:人爱夸耀其历史,亦无不爱幻想美丽的希望,史就是「过去」的同养语·希望卽未来 的代名词,而「过去」是「现在」堆积成功的,「未来」又必以「现在一做梯阶,所以要有贰正可以夸耀于人的「过去」和灿烂的「未来」,则绝对不能忽视一刹那的「现在」。
我国许多地方有一种乌婴儿制「百家衣的风俗,所谱「百家衣」,卽是向一百家案取一百塘碎绸碎布,不管颜色,也不 言大小,拼缀成衣,给小孩学了,据说可以「长命百岁」 这种衣服,颇滚京戏里里化儿学的袍子·给小儿着在身上令人看上去极不顺眼。从这种衣服上·我想到了一些所谓喜剧的作品,硬拉些笑料来维揉成篇,不成章法,其人的印象之丑恶,何尝亚于此种「百家衣」。
「遇事退一步想,则心地自平」,这一句格言为名少 奉为「处世哲学」,亦为多少怯儒者引为「理逾根据」。殊不知勇气高昂时最怕退一步想,经此一想,勇气就会由衰:而化为乌有了。所以这样的格言实在是进取精神的绊脚石 应把它丢进毛房去。
舆曾国藩同时之「人」,有梅伯言其人者,安徽宣城人,还有「柏视山层诗文集」。曾氏当时高其诗文吹捧至力,会有诗赠之曰:「文来昌黎百世师,桐城诸老瑊宗之,方姚以后无孤诣,嘉道之间又一奇·····」捧的程度贯达极顶了。然今之知此人者,能有几人呢?足见爲一二名人所吹捧者绝不会从此卽可获得不可动摇之地位的,况今之玩吹捧把戏者,往往捧人不可者与曾氏相比,而被捧者又不可以与母伯言相比呢?鸣呼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