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堂与革命之关系
(蕴)
致公堂原爲三合会,淸时之秘密会党也。成立於前淸康熙十三年
。时因少林寺僧为满廷所忌丶致遭焚杀,其徒思复仇,遂结此会,以反
淸复明爲宗旨。乾隆时,党魁林爽文曾一度起义,道光以後,传布愈
广,在海外者,则称为致公堂。太平天国败後,洪杨余党,通逃河外
,相继加入,故致公堂遍许五大洲美洲总堂在三藩市,各埠皆有分
堂。前清末年,声势浩大。第以年湮代远,宗旨渐失,甲午之役後,
孙总理赴三藩市创立兴中会,而附者寥寥。戊戌而後,康有梁啓
超混入洪门,故以各埠致公堂领袖同时为保皇党領袖者,大不乏人。
对於革命,不独旁观,甚且反对。丁未,总理抵美,被保皇党三藩
市移民局攻讦,致因禁木屋,然卒由致公堂解园。总理自狼登陆後
,即与致公总堂协议,重订新章,由大佬黄三德介绍,历各分堂,解
释革命宗旨,使康梁之计不得售○适刘成禺在日本留学生大会中首倡
排满爲清廷撒消官智,总理乃荐至三藩市致公总堂所办之大同日
报,充当主笔,作文字上之宣传。是以巴士杰致公堂,则
於云南河口一役,协助饷糈。坎拿大致公堂,且更变售产业以襄义举
惜各埠多数堂员仍多不明大义之人,坐使各埠公堂只成,个人友
助团体,未能贯澈革命主张。此美洲同盟会所以有後起设立必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