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82条搜索结果
读中山王厝鼎铭文札记
朝代:先秦
地市:石家庄市
中山王鼎铭文"■■夫■"可读"睿■傅御",意谓燕王哙的智慧在文武百官之上;"闬于天下之勿矣"一句中的"闬"当释为"■",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燕王哙"明察于天下之事";"克■大邦"之"■"当读作"剔",训"治"。...
《旧唐书·绍鼎子景崇传》
朝代:隋唐五代
文献题解:《旧唐书》为记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五代刘昫等撰。200卷,其中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基本典籍。史料摘抄:(王)景崇于季父绍懿时为镇州大都督府左司马...
論戰國中山王■鼎及其銘的鑄造
20世紀後半葉在平山靈壽故城的考古發現和發掘,特别是1974年發掘的中山■墓,揭示出史籍零星記載的戰國中山國具有輝煌富麗的物質文化和藝術創造。以青銅器論,其中不乏極品和孤品,技術和藝術并稱雙絶。尤其是中山三器—...
文献题解:《旧唐书》为记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五代刘昫等撰。200卷,其中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基本典籍。史料摘抄:乾符末,盗起河南,黄巢犯阙,驾幸剑南,(王...
文献题解:《旧唐书》为记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刘昫等撰。200卷,其中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基本典籍。史料摘抄:咸通中,景崇以公主嫡孙,特承恩渥。季年,盗起徐...
中山王厝墓九鼎考辨——对“考古材料”与“考古证据”的反思
自王国维于1925年提出具有革命性的"二重证据法"以来,出土考古材料就被有意识地与传世文献联系,用以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然而这一重要的方法论并没有对"考古材料"和"考古证据"做出明确界定。...
《大唐新语·政能》
薛大鼎任沧州刺史,疏浚旧河,开凿新河,使百姓得鱼盐之利,避免水患。...
猎宴雄风 中山之韵——战国中山国狩猎宴乐图铜盖豆赏析
青铜豆出现自商朝晚期,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达到鼎盛,作为重要礼器,与鼎、壶组合随葬于大中型墓葬之中,一直延续至两汉时期才最终消失。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狩猎宴乐图铜盖豆便是一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铜豆。...
灵寿县青廉村战国青铜器窖藏
2006年8月,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发现一处战国中期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14件,包括鼎、豆、壶、甑等,从其器物特征及出土地点分析,这批青铜器当为战国中山国遗物。...
《唐大诏令集·诸王·濮王泽成德军节度制》
大中九年正月,回纥人成德节度使王元逵去世,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王绍鼎为留后。在此背景下,唐廷任命濮王泽为成德节度使,虽然实际上为遥领,并未莅任,但也反映了唐廷对该镇形式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