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12条搜索结果
从长城地带语言接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幽燕长城地带北方话的汉儿言语底层钩沉
朝代:先秦
地市:石家庄市
长城内外,是农耕、游牧、渔猎三种文化类型历史和谐共生的地域。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不仅对长城内外“城国”“行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该地域汉族与北方阿尔泰民族语言间的接触融合、中...
河北怀安县第五窑城址出土陶罐
朝代:秦汉
地市:张家口市
陶罐为泥质灰陶,圆唇,敞口,束颈,球形腹,平底。腹部饰有一组小波浪纹和三组弦纹,口径12.2、底径12.7、高22.3厘米。《调查简报》的整理者认为,第五窑城址应为战国时期所筑,并一直沿用到了西汉晚期,废弃时间可...
河北怀安县第五窑城址出土陶瓮
陶瓮为直口,平沿,鼓腹,平底,腹部饰有二组附加堆纹和一组波浪纹。直径28、腹径56.5、高54.5厘米。《调查简报》的整理者认为,第五窑城址应为战国时期所筑,并一直沿用到了西汉晚期,废弃时间可能在秦汉以后。第五...
河北阳原三汾沟汉墓群出土陶甑
陶甑为泥质灰陶,敞口,方唇,深腹,底内凹。沿下饰一组波浪纹和二道弦纹。此器曾破裂,裂缝处有钉补时留下的对称穿孔。底径13.4厘米、高17厘米。蒋璐提出,波浪纹多出现在匈奴墓葬或者与匈奴有所接触的北方地带的汉...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铜熏炉
地市:保定市
铜熏炉由炉身、炉盖和底盘三部分组成。炉身子母口,圆鼓腹,底部有一小圆座和力士的右手铆接在一起。炉盖透雕,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铸出重叠的山峦,流云四绕,在云山之间有虎、熊出没,虎羊相斗,人兽搏斗等场面。通...
唐代内迁突厥的汉化与汉文学 ——兼论其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意义
朝代:隋唐五代
唐与突厥的频繁接触和剧烈冲突,促成了突厥的大规模内迁。内迁突厥人的汉化过程在唐代民族融合中 具有典型的意义。相比于政治、军事等领域深刻的烙印,内迁突厥人在汉文学领域的表现要黯然得多。然而钩稽传世 文献...
陶罐为泥质灰陶,敞口,细高颈,广肩,鼓腹,平底,腹部饰有一组波浪纹和弦纹,口径11.5、腹径26、高26.2厘米。《调查简报》的整理者认为,第五窑城址应为战国时期所筑,并一直沿用到了西汉晚期,废弃时间可能在秦汉...
唐与突厥的频繁接触和剧烈冲突,促成了突厥的大规模内迁。内迁突厥人的汉化过程在唐代民族融合中 具有典型的意义。相比于政治、军事等领域深刻的烙印,内迁突厥人在汉文学领域的表现要黯然得多。然而钩稽传世文献、出...
河北古长城
朝代:综合
河北省地处中国北方,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接漳、滏,北跨燕山,军都山屏蔽西北,山地东南连接华北大平原,北接内蒙古大草原,自然形势,十分优越。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燕、赵、中山三足鼎立,相继建都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