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12条搜索结果
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兴衰与军事外交战略的演变
朝代:先秦
地市:石家庄市
中山国存在于公元前506年至前295年,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太行山脉以东。中山国在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中存在了200余年,并数次与军事大国相抗衡,成为左右战国盛衰的"枢辖",被誉为"战国第八雄"。战国著名策士苏秦就...
南朝陵墓石刻艺术及其在中外交流中的民族特征
朝代:隋唐五代
石刻始见于南阳,后传至襄阳,并随国家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而至建康。南朝陵墓石刻初融合秦代装饰写实与汉代雄浑写意造型风格,之后不断吸收波斯文化和佛教文化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艺术持续频繁的交流中形成其经典造...
《旧五代史·唐书一三·明宗纪三》
卢文进投降契丹后,在他的帮助下给后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至此他归顺后唐,对后唐而言是一次较大的外交胜利。...
军事视域中战国中山文化的价值探索
战国中山国能够在诸侯纷争中生存二百余年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得益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主要表现在武器装备、兵种建设、边防政策和外交策略等方面。因而从军事视域中关照战国中山文化的价值,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和推进...
王士真之妻吴氏墓志
墓主吴氏为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之妻,元和四年(809年)王士真去世,其子王承宗继立与唐廷对抗,其家族内部也陷入分裂,王士则被唐廷任命为神策大将军,甚至占籍京兆府。特别是王承宗去世后,继立的王承元迫于内外交困的...
赤狄新考
赤狄研究始自清季,近现代民族史、晋国史等论著中多有涉及。然而相关研究集中于部族构成和分布地域、外交关系、战争及来源等有限方面,且多从中原华夏民族的视角审视赤狄之事迹。限于文献记载简略不详,赤狄的文化、...
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之妻吴氏墓志
该墓志于1991年在洛阳南部的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唐墓中出土。该墓出土器物达1659件,其中金银器21件,其中有一件银质鎏金四曲双鱼纹长杯,是迄今洛阳地区唐墓中出土器物最多的一座。墓主吴氏为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之妻...
战国中山国工艺美术的风格
本文从中山国工艺美术形成的背景、中山国造物思想受中原文化的浸染、中山国工艺美术的游牧文化内质、综合创新的装饰工艺等四个方面展开全面详尽的论述,力求理清战国中山国工艺美术形成发展的脉络及历史过程。在建国...
百年考古成就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2021年中国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示了考古的卓越成就,揭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民族关系角度按历史时代对百年来重要考古成就进行概括梳理,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中原地区还是在周边地区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
长安之东: 唐代丝绸之路的延伸 ———从撒马尔罕壁画“鸟羽冠使者”说起
学界对唐代丝绸之路的关注面主要集中在长安以西,对于长安以东的研究并不充分。在长安之东,作为欧亚帝国的大唐帝国,其境内腹地纵深的文化交流及其向周边的延伸, 往来于长安的陆上、海上文化贸易通道,构成了丝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