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146条搜索结果
魏国的统治对中山国崇儒重礼风尚的影响
朝代:先秦
地市:石家庄市
战国初期,魏国灭鲜虞中山国之后,对中山地区进行了20余年的统治,在这期间,深受儒家子夏一派影响的魏国统治者将其重礼、重文、重教思想传入了中山地区,直到中山国复国之后,中山地区仍然保持着崇儒重礼的风尚,以至于最后...
史孝章神道碑
朝代:隋唐五代
史孝章为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之子,奚族人(或云为粟特人),虽出身将门,但耽心于儒家之业,一心向学,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其的强烈影响。...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邺王偷江东诗》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出身将门,但他喜文学、好儒士,特别是对罗隐的推重,更是其文质化的具体体现。...
《旧唐书》卷142《李宝臣附子惟诚传》
文献题解:《旧唐书》为记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刘昫等撰。200卷,其中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基本典籍。史料摘抄:惟诚,惟岳异母兄,以父荫为殿中丞,累迁至检校户...
《新唐书·李宝臣附惟诚传》
文献题解:《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撰,凡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凡225卷,记唐代290年历史。多据《旧唐书》而改作补充,并采金石铭刻等,颇详于唐后期史事。与《旧唐书》互有长短,为研究有唐一代...
试论民族融合对文化思想的催生与繁荣——以古中山国为例
古中山国虽然是战国时期由白狄所建的国家,其文化思想却带有深刻的儒、墨色彩,而考古所见的种种器物又表明其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种杂糅的文化面貌为我们研究民族融合对于文化的影响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唐阙史》卷下《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此材料中记载了河北藩镇为卢儁被贬之事向唐廷申奏,特别是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为幽州和魏博节度使以及其弟王景儒申请加封官爵之事,反映了唐末河北藩镇与朝廷之间的互动关系。...
“魏治中山”与“白狄复国”之相关史实钩沉
先秦时期魏国对中山国二十余年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白狄族融入华夏的步伐,后期中山国以儒学作为立国之本,与李克在中山传播儒家文化密不可分。白狄中山复国时间应在赵敬侯六年(前381)至赵敬侯十年(前377)之间,中山桓公...
铜器铭文所见白狄中山之伦理观念——兼论白狄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作为伦理范畴的"义"、"德"等字词在中山王器铭文中频繁出现,为探讨白狄中山的伦理观念及其接受与认同华夏文化的情况提供了殊为可贵的材料。在白狄的观念中,"义"是君臣之道,关涉社稷的兴亡;"德"是附民之术、选贤之则和...
《史记》
地市:邯郸市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