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
朝代: | 隋唐五代 |
地市: | 石家庄市 |
出处: | 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 |
河北省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倚太行,是中华民 族 的 发 源地之一,古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著名的中国猿人是在河北省北部今北京市房山县的周口店附近发现的。在河北省范围内,发现了属于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细石器文化。以后历经商、西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北朝、隋唐五代,直至宋辽金、元、明、清,这样悠久的历史过程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物。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就在河北地区进行了建设和开发。商殷时期冀南一带是商的京畿之地。西周时,河北东近齐鲁,西为三晋、北属燕亳。春秋战国之交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燕、赵新兴地主阶级在河北包括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设置了郡县。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处于塞外的如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郡,都加强了地方行政机构,开始实行了有效的主权管辖。怀来大古城、滦平小城子、平泉三家上城、围场棋盘山小城子等数十座燕、秦和汉代的城址,多是当时的郡县遗址。在围场、康保一带还发现了同时期的长城遗址。周秦以来,历史上的山戎、东胡、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兄弟民族都先后在我国北方建立过地方性政权。元、明、清以来,河北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在历史上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居住地区,在塞北则是汉族同各兄弟民族错居杂处。这里是由中原通往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原华夏(汉族)同北方各兄弟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广泛交往的地区之一。我国历史上国家统一的局面基本上是连续的和稳定的,保证了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巩固边疆,在奴隶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推动之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
在旧中国,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墓葬,如赵邯郸故城、磁县“七十二疑塚”、
宋巨鹿故城等,横遭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分子的盗掘和破坏,不少重要文物流往国
外,给文物考古工作带来很大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河北省在解放后不但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考古队伍,培养了专业人材,而且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有计划地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出土的许多重要文物,不少是初次发现或过去很少发现的。至目前为止,共调查古代遗址一千一百余处,其中六十余处经过重点发掘或试掘,揭露面积约二万五千平方米;发掘各时期墓葬一千二百余座,出土和搜集零散文物九万余件。这许多文物资料,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国及河北地区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情况,记录了人民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绩。
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本着这一精神,我们将建国以来河北省考古发掘工作的主要成果编选出版,以供读者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