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考察了由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即中国文明起源的时期一直到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战国年代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河北省中部的民族性质及文化发展状况,这种追根溯源首先使我们澄清了一直以来的一种模糊认识:即认为河北省由于处在中原的边界,是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界的地带,以至文化一直落后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其当华夏族的政治中心南移的时候(比如东晋、南宋等时代),这一地区便更加落后了。而事实上,在先秦时期,这里的文化进步程度不但不逊于中原其他地域,而且更带有华狄交融的缤纷色彩。其次,也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中山国的民族、政治背景提供了借鉴。对于中山国的民族性质,历来有周族、商族及狄族等不同说法,研究者的论据最早只上溯到周代的文献,而我们由更远的地方,沿着历史和文化的脉络一路行来,由历史自身来证明,中山国的居民是华狄杂处无疑,而其君统则不可能是没落的商族,也不可能是“周之别封”,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失去共主地位,自保尚且不暇,焉有余力再去分封?故尔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趁着诸侯纷争而逐渐迁徒到中原的北狄民族。至于是否白狄则有待进一步考证了。最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文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融合的过程,了解到华夏文明正是由于不停地吐纳新才能历久不衰。唯其有着这样自新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如磁石般吸引着周围其他性质的文明,唯其有着兼容并蓄的气魄与能力,才能愈来愈博大精深,在其他古老文明都成历史陈迹的今天,卓然独立于世界的东方。